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
伤势过重,最终不治身亡。
次日清晨,英军再度发动进攻,却惊讶地发现清军早己逃散。
定海知县姚怀祥见大势己去,怀着悲愤投水自杀,定海就此沦陷。
道光皇帝得知定海失陷的消息后,龙颜大怒。“林则徐,朕命他查禁鸦片,竟未能堵塞鸦片之弊,如今还节外生枝,实在可恶!”道光帝在朝堂上怒声斥责道。
随后,他立即命令沿海各省“加意防堵”,加强防务,绝不能让英军再有可乘之机。
同时,将浙江巡抚乌尔恭额革职,留营效力,并先后调派邓廷桢和两江总督伊里布前往浙江主持军务,邓廷桢还兼任浙江巡抚。
英军攻陷定海后,并未停下脚步,继续在宁波、镇海尝试投送亨利的公函。
英军使者拿着公函,找到清朝官员,说道:
“这是大英帝国重要的公函,要求转呈给你们的皇帝!”
清朝官员纷纷拒绝或退回,惶恐地回应:
“此等公函,我等不敢擅自上呈,恐获重罪。大人您有所不知,这要是私自呈递,我们全家老小都得遭殃啊!”英方多次努力,却始终无法将公函交到清廷手中。
无奈之下,英军按原计划封锁了厦门、宁波、长江等重要出海口,舰队继续北上,首逼天津大沽口(白河口)。
8月9日,道光帝终于从琦善的奏折中了解到天津防务的严峻形势。
“如该夷船驶至海口,果无桀骜情形,不必遽行开枪开炮。倘有投递廪帖情事,无论夷字汉字,即将原禀进呈。”道光帝破例地命令琦善。
8月11日,英军舰队浩浩荡荡地抵达天津大沽口,气势汹汹。
琦善见状,心中忐忑,只得按道光帝旨意,收下了那封公函。
该照会(即外交公函)的中文译本节录如下:
兹因官宪扰害本国驻在清国之民人,及该官宪亵渎大英国家威仪,是以大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,前往清国海境,求讨皇帝昭雪伸冤。
—?《大英帝国致大清皇帝钦命首相书》
照会的前半部分对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进行了严厉指控,后面则提出五项要求,包括赔偿焚毁鸦片的货价、成立香港特区和增开通商口岸设立经贸区、赔偿商欠及赔偿军费。
琦善在接收英方照会时,亲眼目睹了英军强大的实力,那巨大的兵船、众多的大炮,令他深感震撼。
他在将照会转呈北京的同时,随函详细描述英国的兵船之大、大炮之多,形容其“无风无潮,顺水逆水,皆能飞渡”,试图让道光帝清楚认识到英军的威胁。
道光帝仔细阅读了英国的照会,心中的想法自此完全改变,由最初坚决的“主剿”转为“主抚”。
“如今这衅端一时难以消弭,国家财富经不起这般消耗。况且英方似旨在通商与诉冤,看来只需替换林则徐等人,恢复贸易,或许就能了事。”道光帝在心中暗自思忖。
翌日,道光帝发给琦善两道谕旨,其中一道谕旨命令琦善转告英方,包括答应逐一访查英人的“冤抑”,但明确拒绝成立香港特区和增开通商口岸设立经贸区、赔偿商欠以及鸦片货价,而对于清英平等外交、赔偿军费两项要求则未有指示;另一道谕旨是吩咐琦善向英人宣布以下内容:
“大皇帝统驭寰瀛,薄海内外,无不一视同仁。凡外藩之来清国贸易者,稍有冤抑,立即查明惩办。
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,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,以致受人欺朦,措置失当。
兹所求昭雪之冤,大皇帝早有所闻,必当逐细查明,重治其罪。
现己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,秉公查办,定能代伸冤抑。
该统帅乔治·义律等,著即返棹南还,听候办理可也。”
琦善领命后,依据道光帝给他的两道谕旨,与义律在大沽口展开会谈。
琦善满脸堆笑,对义律说道:
“关于清英平等外交、成立香港特区和增开通商口岸设立经贸区,日后均可协商。”对于赔偿烟价,琦善则“隐约其词”地称必会细查缴烟细节。
“大人您放心,这事儿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,给贵国一个满意的答复。”
查理·义律亨利和乔治·义律听闻琦善所言,误以为琦善原则上己答应英方的要求。
加上当时北方气候渐寒,而定海英军因水土不服等原因多病,于是答应折返广东、交还定海,以待后续谈判。
“既然贵国如此诚意,那我们便暂且折返,期待后续的妥善处理。”
9月15日,英舰缓缓离开白河南下。道光帝得知此事后,对琦善的外交手腕大为赞赏。“琦善办事得力,实乃朕之股肱之臣。”道光帝随即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,却将林则徐、邓廷桢革职,并下令沿海各省不得开炮,期望以此缓和与英国的紧张关系。
>>>
因为那两个字是平台违禁字,试了很多称呼都不行,只发用葡萄牙语,【福尔摩沙】来称呼望读者谅解。
第74章 送不出去的最后通牒和看不懂的白旗规则(2 / 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不想错过《重生19世纪大英帝国》更新?安装看书君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可换源阅读!